云南民办高校思政工作研讨会暨首届思政微课大赛启动仪式在昆举行
2025-09-122
2025年9月11日,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主办,昆明城市学院和嵩明县东村承办的“用好红色资源 讲活思政课”专题研讨会暨首届民办高校思政微课大赛启动仪式在昆明城市学院杨林校区举行。协会会长邹平出席会议并讲话,昆明城市学院党委委员、常务副校长黄桂林主持会议,协会副会长、昆明城市学院董事长张南红,协会秘书长訾鸣,全省22所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管校领导、马院院长、学工部、团委负责人及思政课教师代表100余人参加会议。邹平会长讲话并宣布首届微课大赛启动。他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用好红色资源 讲活思政课堂”主题,旨在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凝聚共识的平台,共同探索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通过专题研讨、实地参观、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研究如何让沉淀的历史鲜活起来,让书本的理论生动起来,让思政课堂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推动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体验的有机统一。激发广大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大家探索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他提出四点希望: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思政课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二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三要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四要推动协同育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昆明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原红凯在致辞中表示,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 周年大会精神的热潮中组织本次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务实举措。近年来,昆明城市学院党委坚持顶层设计,统筹推动,全面构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铸魂工程、强基工程、引领工程、立德工程、提质工程,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为引领,创新推动“大思政”工作形成强引领、挖内涵、建机制、重实效的良好局面。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推进全省民办高校持续构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培、基地共用、课题共研、成果共享的合作共赢、携手共进机制,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向育人资源转化,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在铭记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缅怀先烈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改革开放生动实践中增长本领才干,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贡献青春力量。昆明城市学院马列主义学院罗文院长介绍了首届民办高校微课大赛主题、参赛要求以及作品内容与形式等有关情况。滇池学院马院思政老师杨筱洁、昆明文理学院马院思政老师段桂超、昆明城市学院艺术学院曹萌萌老师分别用不同形式分享了精彩思政课堂。邹平会长进行了现场点评。会议还参观昆明城市学院思政实践基地和红军长征过东村校地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嵩明县东村是昆明城市学院“校地共建”单位。双方以“资源共享、双向赋能”为合作主线,2021年以来形成了“校党委与社区党总支结对、学科党支部与小组党支部结对、党员与党员结”的三级结对机制,从产业振兴等五大维度制定发展项目清单,围绕乡村规划设计、社区基层治理、村庄美化、学生实践、课程作业等不同形式开展了“合作”。2022年实施“美丽家园 小康库区”项目,建成农特产品展销中心,提供节假日文旅活动节目展演吸引游客,并依托红军长征过境历史文化梳理,打造“红军长征过东村”党性教育线路,建成东村思政教育基地红军纪念馆,学校师生创作红色壁画、设计红色文创产品,形成了“红绿结合”乡村旅游模式 。2025年东村成为昆明市大学生“返家乡”实践活动基地,累计接待参观团队超300批次。在昆明城市学院的参与和支持下,该村还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直播带货、艺术进东村、健康到东村、法律助东村等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形成双向赋能机制。2025年承接市级大学生实践岗位100个,吸引91名青年参与乡村振兴项目。丰硕的“校地共建”成果,体现了民办高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和担当。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